中国农村多维贫困测度与维度分解
5.1.1 引言
中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具有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农村反贫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比如农村贫困人口持续下降,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然而,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建立在单一金钱基础上的传统贫困研究掩饰了贫困者面临的复杂情况。世界银行编著的《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与贫困做斗争》一书前言的开始部分对贫困有这样的描述:“贫困的含义不仅指低收入和低消费,还指在教育、医疗卫生、营养以及人类发展的其他领域取得的成就较少。”可见,贫困还包括许多非货币的维度,需要以多元视角衡量贫困,特别是教育、健康、生活设施等非经济方面。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仍采用传统的单一收入方法测度贫困,既不能准确地反映中国贫困的程度、广度和分布特征,也不能提高扶贫开发政策的效率,因此从多个维度测度我国农村贫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Hagenaars(1987)在研究贫困时引入闲暇维度,构建了一个多维度贫困指数。Sen(1992)创立了多维贫困理论,用能力方法定义贫困,其核心观点是人的贫困不仅仅是收入的贫困,也包括饮用水、道路、卫生设施等其他客观指标贫困和对福利的主观感受贫困,根据致贫因素的不同将多维贫困划分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社会排斥贫困和参与性不足贫困四个方面,使贫困研究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多维贫困的测度方法方面,Cheli 和 Lemmi(1995)提出可以用完全模糊与相对的方法(TFR)构建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