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
出版时间: 2014年07月

劳动报酬变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

5.3.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结构性的“用工荒”现象,迫使企业业主不断提高工人的劳动报酬,“涨薪”压力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受多种因素叠加的影响,经济生活中又遭遇了较大通货膨胀压力,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国家宏观调控在提高劳动报酬与抑制通货膨胀方面面临两难的选择。一部分学者认为,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劳动人口增长缓慢,使得我国正在经历“刘易斯”拐点,劳动报酬将大幅上升,导致了近期的高通货膨胀,即近期的高通货膨胀是工资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近期的高通货膨胀与劳动报酬上升的关系不大,而主要是由货币发行量过大、流动性过快和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造成的。那么,劳动报酬的上升与通货膨胀究竟有无必然联系,两者之间的变化会带来多大的影响?本文将予以深入研究,并期望所研究的相关结论为宏观政策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5.3.2 劳动报酬与通货膨胀水平变化的趋势与特点

5.3.2.1 劳动报酬及其变化趋势

在国民经济收入核算体系中,以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主要由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四个部分组成。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既包括货币形式的,也包括实物形式的,还包括劳动者所享受的公费医疗和医药卫生费、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劳动报酬占社会总产值的份额反映了收入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