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流动人口二代调研报告(中小学生部分)
早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已经显示核心家庭举家迁移成为流动人口进城打工的主要形式,北京市的这一特点更为突出。据2006年北京市人口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北京市常住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显示,被访流动人口家庭举家迁移的比例为41.2%(侯亚非、洪小良,2007)。到了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北京市6~14岁的外来学龄儿童为24.9万人,占全市学龄儿童的28%,与2000年人口普查时相比增加了13.4万多人[1]。
鉴于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以下称“流动人口二代”)的数量日益增多、在少年儿童人群中占据相当高比例的情况,也考虑到该群体独特的社会属性、社会作用及社会诉求,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研究室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在2013年开展对这一群体的专题调研。
一 调研发现
(一)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流动人口二代中在北京就读小学或初中的学生,并按“非北京户籍”“在北京就读”“父母在北京务工”三个条件确定有效的调研样本。调查在抽中的学校教室完成,选取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在访问员指导之下自填问卷。共发放1200份问卷,回收1167份,有效样本1151名。调查样本覆盖到北京16个区县,其中六大市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的样本占总体样本的57.3%,其他郊区县占总体样本的42.7%,样本较好地反映了整个北京市流动人口二代的实际情况。
样本中男学生占47.8%,女学生占52.2%;农村户籍占76.3%,城镇户籍占23.7%;年龄分布区间是9~15岁,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