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势与治理对策
2007~2014年,内容涉及河南省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达50多起,其中灵宝市“跨省抓捕王帅”事件、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替谁说话”事件、新密市农民工“开胸验肺”事件、商丘市农民赵作海“被杀人犯”事件、济源市“双汇瘦肉精”事件等都进入了当年全国“网络热点事件排行榜”的前20位。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年度变化情况、区域分布特征、折射的主要问题、涉及领域、发生方式、传播路径等进行统计分析,可全面掌握河南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势并据此提出治理对策。
一 样本选择
要准确判断河南省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势,首先要确定研究样本及其选择标准和理论依据,即首先要阐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涵义、量度指标及以此为据选择的典型案例。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涵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由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引申而来。“群体性事件”的称谓,“是基于我国政治生态、媒介生态和社会历史的独特语境而形成的独有概念”。[1]国外将类似于我国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现象一般称为:集群行为、集体行动、社会运动、大众抗议、广场政治、社会骚乱等,或者直接以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冠名,属于社会运动或社会冲突的一种形式。把群体性事件和网络相结合形成一个新的概念即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强调它是网络空间的大规模集群行为,与现实群体性事件具有类似的行为特征,但并不具有内在的直接联系。如果网络集群行为的目的是发起现实行动,那么它属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一个环节,是借助网络平台实施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