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中国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综合治理能力不断提高。但是,作为一个地区差异极大的发展中大国,长期以来建立在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扩张基础上的快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日益加剧。在特定的发展阶段,过去这种粗放型的城镇化模式是一把“双刃剑”,在支撑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在当前新的形势下,这种外延式的粗放型城镇化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越来越难以为继。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双重约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下,未来中国城镇化将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需更加注重绿色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新型的绿色城镇化模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业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实现生产总值达24.6万亿元,其总量相当于全国GDP的61.3%。但是,中国城市发展面临能耗过大、多数资源稀缺以及污染排放失控等多个层面的环境挑战(仇保兴,2009),快速城镇化的环境压力日益凸显(周宏春、李新,2010)。大量增长的城镇人口及其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将成为未来中国可持续城镇化的瓶颈。为此,加强城镇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学术研究可谓方兴未艾。
从研究路径上看,对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分析,主要有两条主线: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