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环境与城市化的内生增长模型
一 贸易、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模型
(一)基本模型假定
本章通过拓展Grossman和Helpman(1991)以及Rivera-Batiz和Romer(1991)的模型框架,将环境质量(污染)作为内生要素引入效用函数,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下的多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较为完整地刻画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环境质量、内生技术进步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彭水军等,2006)。通过对模型的系统分析,主要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环境外部性是否抑制长期经济增长?开放经济下,一国贸易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贸易自由化是否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在考虑环境外部性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效应怎样?环境外部性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最优时间路径?
本章首先考察一个小国开放经济,类似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者(Grossman和Helpman,1991),小国有如下含义:首先,小国面对的是具有完全弹性的世界市场上的需求和给定的外生价格;其次,不考虑小国金融资产的国际贸易和知识资本的国际流动;最后,在小国内,创新活动仅发生在生产非贸易商品的部门。我们假定:某一小国按照外生的给定相对价格交换两种最终产品。贸易的格局反映出该国的要素禀赋。换言之,生产这两种供交换的商品的部门分别密集地使用不同的初级生产要素。而在任何时期,该国均相对地专门生产可以密集使用其禀赋较丰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能力的提高使这两个生产贸易商品的部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扩张。生产能力的提高源于生产非贸易商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