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85工程”大学校领导的性别特征研究
一 前言
2007年2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成为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的首任女校长。这一消息一时在哈佛和全世界激起了关于女性领导的热烈讨论[1]。在2011年11月4~6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上,原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李培元指出:“女性已经深刻影响着教育的未来趋向。大学女校长作为最为耀眼的女性教育领导者,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影响巨大。女校长们的风采与魅力、睿智与魄力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丰厚财富。”[2]在中国高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背景下,党委书记理所当然是大学的领导核心。可以说,女党委书记之于大学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女校长。在变化迅猛的高等教育中,大学组织的复杂性与大学校长及书记个人有限理性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因此,这一矛盾就需要学校整个领导团队来共同解决[3]。“高层领导团队(通常称为学校领导班子)在形成学校战略、处理大学事务、协调行政、教学和学术价值、应对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特征的知识创造和传承活动等方面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关键的引领核心。”[4]在这种背景下,从性别角度来探讨中国大学校领导就显得意义非凡。“985工程”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机构,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运用性别视角来分析这些大学的校领导尤为必要。这就是本文旨在探讨的话题。
二 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在本文中,需要界定的核心概念为校领导。校领导主要分为校党委领导和行政领导。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