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模块A和模块B创新博弈矩阵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模块化视角下的生产链创新

本章围绕“三维”螺旋式产业链中的生产链展开研究。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产业或企业的成长进入了“模块化”发展阶段。本部分主要针对离散商品,从模块化角度,构建生产链创新分析的基本框架,揭示模块化视角下生产链创新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类型,研究模块化背景下生产链创新的主要模式与创新机制。

一 模块化与生产链创新

模块化的思想同样起源于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在他的制针业例子中,大头针可以视为一个系统,其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制造环节可以近似为“模块”。最早对模块化进行讨论的是西蒙(Simon,1962)和亚历山大(Alexander,1964)。西蒙将手表制造工艺作为处理复杂事物的一般原理的例证;亚历山大认为将系统分解为关联最少的组件或者模块,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而应用最广泛的定义是由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和安藤晴彦所提出的模块,其定义为:“半自律性的子系统,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过程。”[1]

在西蒙(Simon,1962)、亚历山大(Alexander,1964)、斯达(Starr,1965)、卡佛(Crawford,1984)等人分析模块概念及组成的基础上,国外学者对模块化的研究主要是从产品设计层面和组织管理层面进行的。其中,亨德森和克拉克(Henderson and Clark,1990)、库萨卡和黄(Kusiak and Huang,1996)、兰坡和苟磊(Lapp and Golay,1997)、皮尔斯和欧利维亚(Peres and Oliveria,2001)从产品设计层面对模块化进行了研究,克莱默(Cremer,1990)、青木昌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