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财政国际化指标结构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1.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框架说明

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1.1.1 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中国当前的公共财政建设是在现阶段中国现实国情约束下进行的、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和财政职能调整。刻画、判断、评价中国财政公共化进程的指标体系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可以准确地体现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又必须有现实基础,能够充分反映中国作为处于经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大国的具体国情;而且还需要获得相关数据和技术手段的支持。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

1.互补性原则

互补性原则是综合评价理论中设计指标体系的重要原则。在每一门学科的理论研究中,基本上都存在着对同一问题或现象,有不同的解释的情况。也就是说,不同的研究者,对同一系统或现象,经常有不同的见解或观点,从而建立了许多不同的甚至矛盾的理论。互补性就是在综合评价时处理理论差异的基本原则。

狭义互补性模型最早是丹麦著名学者、量子物理学创始人玻尔于1927年针对光的波粒二重性问题提出的,该模型认为,关于同一客观现象的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得此失彼的两种认知理论,是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共同来完整地解释该现象所必需的。

互补性原理说明公共财政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种种争论,并不构成设计公共财政建设指标体系的障碍。相反,综合评价技术恰恰是通过对不同理论观点进行互补性分析来构建完整、全面的指标体系的。

2.动态化原则

公共财政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的制度安排,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公共需要的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