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观意愿分析
本章主要统计分析民族七省区被访者对有关主观性问题的回答,包括农村和城镇被访者两部分。问题设计主要包括被访者对于收入满意度和收入差距的看法、对于民族交往及民族政策的看法及对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期望等。可以说问题设计涵盖了农村、城镇各族人民关于家庭经济生活、社会文化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主观态度的方方面面,对于进一步了解民族七省区经济社会问题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一节 农村地区主观意愿分析
本节主要统计分析民族七省区农村地区被访者对有关主观性问题的回答结果,一共分为三部分,包括家庭经济生活、社会文化和子女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内容,各方面内容分别从民族七省区总体状况、各地区差异和民族间差异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内容涵盖了农村地区居民关于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主观看法,为全面了解民族地区农村社会面貌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一 家庭经济生活方面
(一)家庭收入状况
1.家庭收入水平
对于“您家收入在村里所处水平”的问题,被访者的回答情况如表8-1、表8-2所示。
表8-1 家庭收入水平状况(分地区)
表8-2 家庭收入水平状况(分民族)
总体上,民族七省区的被访者中,有56.5%认为自家的收入在村里处于平均水平,15.5%认为自家收入高于或大大高于平均水平,26.8%认为自家收入低于或大大低于平均水平,比认为自家高于或大大高于平均水平的比例高11.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西北四省区的被访者中,认为自家收入在村里处于平均水平的比例,和民族七省区总体、西南三省区的相应比例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