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图
所属图书: 农户生计安全与保障
出版时间: 2014年09月

农户生计安全研究的理论界定

“生计”一词,最早出现在《鬼谷子·谋篇》“事生谋,谋生计”,指谋生的办法。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户延续着小农经济的生计模式。进入当代社会转型期,农户从精耕农业向工业化谋食方式过渡。探讨转型期处于竞争劣势的农户如何获得安全的生计和对生计安全进行理论界定,是本书研究的起点。

2.1 生计安全的研究对象

研究农村和农民问题,通常有农民、农户、农村经济组织和村落四种研究对象。农民作为农村社会的基本组成个体,适合微观个性研究。从组织的角度研究农村经济组织,它是部分农民参与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连接了市场和农户。村落则是农民生产、生活、休息和进行政治文化活动的场所,具有宏观群体行为特征。农户介于农民与村落之间,是微观经济主体、家庭组织单元和社会控制单元的“三位一体”,既具有微观个性又具有宏观群体行为特征。因此,本书将户口在农村的常住户即农户作为生计安全的研究对象。

2.1.1 微观经济主体

农户主要生活在农村地区,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在农村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土地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农村“草根工业”(朱启臻,2009)成为农户的主要生计策略,也是其生活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般而言,农户拥有土地、劳动力、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房屋等生计资产。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全家人共同参与劳动,男女老少各尽其责,至少能够创造出满足生计所需的财富。然后,将所得在户内按需求和安全等级进行合理分配。优先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其次是再生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