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美国制造业规模比重变化趋势
出版时间: 2014年11月

美国制造业促进政策浅析——以里根和奥巴马时期为例

自1978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都遇到了强有力的竞争,其规模、就业和出口市场份额都不断下降,从而引发了不少对美国产业领导力和经济安全的担忧。从里根到奥巴马的历届美国政府,都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保护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在自由贸易与全球化的新趋势下尽可能地增强美国的产业竞争力,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环境。

本文试图通过考察和对比里根和奥巴马两届政府的制造业促进政策,以更好地理解在特定情况下美国制造业政策出台的特点和逻辑,以及它对美国经济和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 美国制造业促进政策的历史和背景

美国是一个具有深刻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常常享有工业国家中最后一个在产业领域采取措施的名声”。然而美国政府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却有悠久的历史。1791年,汉密尔顿向国会提交了著名的《制造业报告》,认为发展制造业不仅是获得美国经济和安全上真正独立的保证,也是满足国内农业发展需求、克服劳动力不足、降低国际收支逆差的需要,报告称:“如果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不能带来(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相似的竞争力,那么……美国(农场主)在同外国进行交易时将蒙受双重损失——严重的贸易逆差和对他们利益的伤害。”汉密尔顿之后,以丹尼尔·雷蒙德和亨利·凯里为代表的“美国学派”经济学家,继续宣扬以制造业立国的主张,并对当时尚未成熟的制造业进行扶持、保护和补贴,并认为“美国政府不仅要在保护民族工业上做出贡献,而且要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