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0个信任变量的百分比分布
所属图书: 我们信谁?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信任的基础:一种理性的解释

一 对信任的兴趣

近年来,各科学者都对信任问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社会学家詹姆斯·S.科尔曼在其巨著《社会理论的基础》(Coleman,1990)里用了很大的篇幅讨论信任。政治学里近年来被引述最多的一本书可能是罗伯特·D.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市民传统》(Putnam,1993)。这本书的中心概念是 社会资本,而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信任。哲学家日裔美国人福山(Francis Fukuyama)写了一本题为“信任”(Fukuyama,1995)的书。心理学家也有相关的讨论(Yamagishi and Yamagishi,1994)。信任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关注。他们认为,信任不但有助于提高微观经济组织的运作效率(Berg,Dickhaut,and McCabe,1995;La Porta et al.,1997),而且可能有助于宏观经济的增长(Knack and Keefer,1997;Zak and Knack,1998)。

本文并不打算讨论信任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有什么意义。在本文中,信任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我们的目的是探讨信任从何而来,解释为什么信任在不同社群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我们依赖中国四个城市的数据,同时把中国的情况与别国的情况进行对比,希望对有关信任的一般理论建设有所贡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信任这个概念,并描述各类信任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在六种既有信任解释理论的基础上,推出我们自己的理论模型。第三部分试图用中国四个城市的数据对我们的假设进行检验。第四部分是简短的结论。

二 信任谁?何为信任?

何为信任?关于这个问题,众说不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对不同的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