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
出版时间: 2014年12月

中国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

4.1 引言

货币政策研究的重要性无须多言,而量化和规范研究货币政策的前提是:寻找到货币政策的合意度量(代表)指标(indicate)[1]。货币政策度量指标和我们经常论及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影响经济活动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含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等一系列内容。一般论及操作目标、中介目标的文献,其研究内容基本上是针对货币政策本身而言。而货币政策度量指标,是指用哪个(些)变量来度量货币政策,其研究内容是更为广义的宏观经济模型。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的是一个多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讨论财政和货币政策对失业率影响,则在实证分析中就必须有一个关于货币政策的度量指标或者代理变量。这时候用哪个代理变量,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可见,最优货币政策指标实际上是在众多的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中寻找到一个最合适的指标,以度量货币政策状况(Stance)。因此,相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货币政策度量指标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度量指标包含了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2]目前,在国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货币政策度量的文献,但在国内,尽管有很多关于货币政策的探讨,但就货币政策度量而言,尚未出现专门的研究,学者都是致力于寻找哪些指标最适合作为中介目标或操作目标。对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史永东(1999),蒋瑛琨、刘艳武和赵振全(2005)以及耿中元、惠晓峰(2009)等认为中国应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