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封闭经济条件下投入品补贴政策的经济影响
所属图书: 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
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粮食补贴政策研究

粮食补贴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向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贸易活动或者向某些特定消费者提供的转移支付,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行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所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依靠农业价格政策和贸易措施保护他们的大部分农业,至少是一部分农业。”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实施对农业保护的重要根据。然而,农业补贴政策一直是一项引发争议的政策。本章将讨论粮食补贴政策,并提出我们的观点。

第一节 粮食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一般认为,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是弱势地区,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就需要对农业进行补贴。在许多国家的农民收入中,政府补贴占了很大比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报告了部分国家农业补贴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图12-1显示,部分国家实行了高农业补贴,并成为这些国家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超过一半,如亚洲的韩国、西欧的瑞士以及北欧的冰岛和挪威。

针对农业保护必要性的理论,本节从农业的弱质性和外部性以及政府对农业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三个方面对粮食补贴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

图12-1 2007~2009年农业补贴占农业总产出的比重

一 农业弱质性之辩

农业补贴政策的一个基本依据是农业的弱质性。关于农业的弱质性,李建平(2007)给出的一个解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农业的弱质性是指在完全的市场机制作用下,农业与工业等非农业相比,比较收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