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地22村的社会事业
门地22村由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再加上独特的历史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虽然近几年门地22村的教育、医疗、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社会事业的整体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门地22村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门地22村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第一节 教育事业
一 学校概况
2002年以前,为了保证门地22村适龄儿童入学,门地22村村党支部经多方筹集资金,建设了那曲县门地22村教学点,保证了学龄儿童达到了规定的教学年限要求。2002年以后,随着门地22村入学适龄儿童的增多,该教学点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门地22村响应上级号召,撤销教学点,并积极配合那曲县教育局做好学生家长工作,教育学生家长将子女送往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的那曲镇第二小学就读。那曲镇第二小学(前身是那曲镇门地乡小学,1999年又改为杭州共青希望小学)始建于1996年,当时只有两位代课教师、两间教室和一个班的30多名学生,到2002年学校有两位正式教师、三位代课教师,学生的数量也增加到96人。1999年杭州市为门地小学捐款20万元左右,援建了三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四间师生宿舍,并修建了学校大门,硬件设施得以大大改善。整个那曲镇第二小学占地720平方米。这里的学生都是牧民的孩子,他们最近的离家2公里,最远的离家3公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住在学校。那曲镇第二小学学制为3年,三年后学生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