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卫生服务公平的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公平性变差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社会环境高度相关的,这里既包括社会结构和制度环境也包括整体的发展环境。罗尔斯从社会基本结构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公平问题,社会基本结构能够为社会选择提供公平(或不公平)的环境。从社会结构来看,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形成一种城乡分离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种“二元”结构人为地把城市和农村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空间,实施不同的社会经济政策,并通过户籍、就业等制度限制城乡间人口的自由流动。几十年来,这种“二元”结构逐渐固化,最终形成了“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不平等社会体制。[1]我国城乡卫生事业之间的差距实际上是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卫生领域的体现。
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缓慢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的发展理念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发展主要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主要是经济总量的提高,并且简单地认为,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自然推动力,只要把经济搞好了,其他方面就自然而然地会得到进步,包括社会公平问题。在这样的目标取向或者是发展观的引导之下,社会事业被视为一种消费性行为。为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财政大量投入到建设性领域,对社会事业的投入比例逐渐降低。造成社会事业的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有些专家推测社会事业的发展比经济发展至少滞后5~8年。[2]在“二元”体制的背景下,农村的社会事业不仅落后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