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别留守儿童的差异
性别角色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别差异不但表现在儿童生理特征上,更深刻体现在兴趣爱好、人格特征、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等方面。目前,已有学者从性别视角针对父母外出后留守儿童受到的影响、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不同性别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例如,郭少榕从性别视角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留守男童存在更多的品德问题以及行为不良现象,而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严重;留守男女童在父母离家后性格和学习方面的变化差别较大,留守男孩受到的负面影响远大于留守女孩;在青春期,留守男孩受社会影响更大,而留守女孩更依恋父母和同伴。[1]赵红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男女之间在内外向、神经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合群和自我意识上有显著差异,且留守男童心理健康状况较留守女童差。[2]
本研究所调查的400名留守儿童中有207名男童和193名女童,本文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从性别的视角探讨这些留守儿童在生活照料、学习情况、内心情感与心理状况、交往及社会支持情况等方面的差异。
一 日常生活
不同性别的儿童受到的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有所不同,社会性别观念的存在也潜移默化地作用在成人对儿童早期的生活内容上。成人对女孩的要求常常是要勤俭节约并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如能做饭、洗衣、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而对于男孩的要求则侧重勇敢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