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0年各省份市场化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散点图
出版时间: 2008年06月

地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动力之三:区域市场发育

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市场体系发育程度决定商品以及市场要素能否在城乡之间以及城乡内部自由流动。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不足或扭曲会导致自由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影响商品、土地、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最终不利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因此,总结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体系建设的标志性变化和特点,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区域市场发育,对于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章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市场体系的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通过对市场化指数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性的测算,揭示了地市区域市场发育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针对商品市场二元分割的发展现状,从市场主客体重塑、交易方式创新等角度提出沟通城乡联系、完善商品市场的相应对策;而在要素市场中,[1]对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的剖析则表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村劳动力市场,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状况;集约化利用城乡土地资源,改革现有土地利用及流转中不合理的制度。

一 区域市场发育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一)我国市场体系的演变及特征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别于西方国家,没有经历过漫长的自然发展过程。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是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经过一百多年甚至几百年时间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而中国是通过改革移植,再造一个市场经济。[2]因此,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