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2000年乐村人开办的企业一览
出版时间: 2006年11月

追求发展的村落非农经济

第一节 村落非农经济发展的春天

一 党中央再次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

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中国大地再次涌动改革的春潮。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强调必须抓住时机,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还提出了“多种所有制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和“三个有利于”的科学论断。[1]同年,在南方重要谈话精神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改革目标。[2]并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等重要政策。[3]

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以及党的十四大为包括私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扫除了思想理论上的障碍。党的十四大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放宽了私营经济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简化了私营企业登记手续,并取消了大部分原先针对非国有企业的市场进入管制,私营、个体经济迎来了发展的又一个春天。1997年,党的十五大在私营经济政策方面又做出了重大的突破,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把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确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在经济制度上进一步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进程。如此,在改革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