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必须以农业微观主体的发育和成长为基础。中国农业微观组织制度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原有制度的效益开始出现边际递减。在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和农民自组织创新共同作用下,农业私营企业迅速生成和发展,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最为重要的主体之一。它们的状况究竟如何?今后怎样发展?我们组织人员对江苏部分农业私营企业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对江苏农业私营企业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第一节 农业私营企业的基本状况[1]
我们按江苏省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区域范围的大小,尽可能考虑企业创办的时间、类型及企业在同一区域内部的分布,选取了江苏128户农业私营企业进行调查。因采用留置问卷的方式,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问卷回收率为100%。样本点的情况见表7-1:
表7-1 被调查企业创办的时间
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和农村经济的微观基础,同时,农民也有了积累自有资产的可能性,产权激励使农民受压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农业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1992年之前,江苏农业私营企业处于萌芽阶段,创办者多为当地农民,以农产品加工销售为主,且苏南地区起步较早。小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户在农业产量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农业收入增长却呈下降趋势,致富的欲望推动着微观组织形式的又一次创新。1992~1998年是江苏农业私营企业生成的高峰期,一批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