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发展经验,中国三农现状及治理对策
中国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意味着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尤以美国为代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后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其中有许多先进经验可供借鉴,可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制定科学的治理三农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 后农业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西方农业
所谓后现代化农业的主要衡量标志是农业生产率高低和农业人口的多寡。根据20世纪70~80年代的统计材料(见表1),西方发达国家,例如英国人口0.57亿人,人均GNP是1.46万美元,但是农业劳动力仅仅是总人口的2%;美国2.48亿人,人均GNP是2.09万美元,但是农业劳动力仅仅是总人口的2.4%。中等发达国家,例如韩国人口0.42亿人,人均GNP是0.44万美元,农业劳动力是总人口的25.7%。而泰国人口0.55亿人,人均GNP是0.12万美元,农业劳动力是总人口的65%。中国现在是十二亿人口,其中需要九亿农村人口搞饭吃,农业人口为总人口的70%。美国农业人口300万~400万人,管两亿多人的饭。农业劳动生产率之悬殊相差数十倍。
表1 世界各国农业产值和农业劳动力比较
现在的美国每个农户平均几千亩土地;农业经营走“农机化、大投入、高产出、重环保”之路。占本国人口不到5%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整个美国人口,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2000年,农业企业资产达到9000亿美元,年产值高达10000亿美元。
日本的农业人口在20世纪50年代,占全国人口的50%,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