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乡镇企业、农村非农劳动力、建制镇增长变化(1978~2003年)
出版时间: 2005年10月

小城镇建设:转型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200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1028美元,进入国际公认的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也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阶段。[1]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三大转变:第一,加速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第二,从以农村为主的社会转到以城镇为主的社会;第三,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这个转变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处的特殊发展阶段和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共同决定的。有人根据对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分析,认为中国至2020年城镇化率预期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是较为适当的。以此推算,中国2020年的城镇化率可能达到57%,城镇人口年均增加1400多万人,总共有近2亿农民转为城镇人口,这将是世界城镇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断言,21世纪影响世界进程和改变世界面貌的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并认为城镇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2]

美国学者诺塞姆通过对西方城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提出了描述城镇化发展进程的S型曲线。诺塞姆认为,在城镇化率从低到高的发展进程中,会出现两个拐点:城镇化率没有达到30%之前,城镇化的发展比较缓慢,每年大约增长0.2%左右,如1949~1970年,中国每年的城镇化率增长在0.1%~0.2%;当城镇化率超过30%时,城镇化的发展出现突变,城镇化率增长从原来的0.2%提高到1.5%~2%,城镇化也进入高速发展期,此时大量的农民向城市转移。如果这个规律同样适合中国的话,意味着今后20年,将是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