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点主要情况介绍
一 调查点所在省份背景介绍
本研究分别在安徽和四川两省各选择了两个县,本章按照省、县、乡镇的次序,介绍调查地点的相关情况。
安徽省的人口总数排在全国第八位,2000年末人口为6278万人;四川省在1997年以前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人口总数超过1亿,设立重庆市以后,人口总数排在第三位,2000年末总人口8408万人。
安徽省和四川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20世纪90年代末期,安徽的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80%,四川的农业人口比例也超过80%,比安徽还略高一些。
按照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安徽和四川的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都超过20%,比例之高在全国前八名以内。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以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标准,全国平均水平为7078元,安徽为4867元,四川为4784元,分别排在第22位和25位。2000年全国的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为2253元,安徽为1935元,四川为1904元,排在第19位和第21位。
到2000年,两省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省级贫困县的数量都占本省县级单位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四川的贫困县数量较设立重庆市之前的1990年还有所增加。
安徽和四川这两个农村大省和人口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两省的社会经济状况分别代表了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率先在农村展开的。从1998年起,安徽凤阳的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成功经验。到20世纪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普遍推行。农村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生产效率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