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经历对农村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在我国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中,约有1/3是妇女。迁移增加了农村妇女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她们的经济收入,使她们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但迁移对妇女的影响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外出打工使农村年轻妇女离开了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社区,削弱了家庭和亲族关系的束缚。在城市中的工作经历以及她们所接触的新观念、新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她们的价值观念,增强她们的自主和维权意识,同时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影响。在城市中的经历也会影响到农村年轻妇女的婚育意愿和行为。本文将根据调查资料分析研究外出打工的经历对农村年轻妇女初婚年龄的影响。
据1995年1%人口抽样调查估算,我国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2.58岁[1]。但城乡妇女在初婚年龄上存在较大差别。由于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家庭中长辈的关注或干预,我国农村妇女的初婚年龄要更低一些。据1992年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计算,1988~1992年结婚的农村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1.75岁;据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抽样调查计算,1993~1997年结婚的农村妇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2.16岁,同期城市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3.76岁,相差1.6岁。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1996年在苏南和皖北四县的调查结果,20世纪90年代这些地区的农村妇女初婚年龄在23岁左右,但农村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差异[2]。还有研究表明,外出打工青年的婚恋观念和模式都发生了变化[3]。
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各方面存在的城乡差别,未婚农村妇女在流入地成家的只是极少数,大多到结婚年龄就回乡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