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人力资本与农民的职业转换
所属图书: 农民工
出版时间: 2003年04月

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农民的职业流动研究

农民与非农民之间的界限是我国分层结构中的一个基本的阶层界限。近年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经济学多以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理论为研究基点,研究农民流动的规模、原因;社会学则注重对农民工的生存状态的分析。本研究则将农民工问题置于阶层分析的框架之中,着重从制度背景、人力资本条件、个人生活史三个层面,考察在不同历史时期农民阶层属性发生变化的过程。本研究采用事件史分析方法,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于1996年进行的一次严格的全国性抽样调查。

一 问题的提出

在典型的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民转化为大工厂中的工人,是通过剥夺农村居民的土地、将农村人口驱逐到城市而实现的。正是这一过程,保证了大工业扩张时期的劳动力供给和再生产。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却明显地表明,除了少数几个年份的特例以外,劳动力从农业向工商业部门转移一直较为平稳地进展。即使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的“民工潮”时期,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也仍未像西方工业化初期那样,将农村居民置于生存临界极限,相反,大量的研究表明,农民工的城市职业生涯是行动主体的自愿选择,他们不仅一有机会就自动滞留于城市,并且还源源不断地将城市的生活方式、观念以及挣得的收入,通过各种方式返回流出地。这种相距400余年的东西方工业化过程的比较,时常激发起人们对许多问题的思索。笔者从这里看到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大量农民向外流出的另一面,同时也是现代工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