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几个主要城市建成区面积、市区人口密度、人均生活用水量
出版时间: 2002年09月

西部不同类型区的城镇开发

第一节 西北地区城镇开发

一、西北地区的人地关系

本区位于秦巴山、祁连山以北,包括新疆和甘肃大部、内蒙古和宁夏全部、陕西中北部。按上述省区完整辖区计算,本区土地面积35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36.9%;总人口10841万人,占全国的8.6%;人口密度30.6人/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4%;现有建制市71个,建制市密度0.2个/万平方公里,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9%。

西北地区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地广人稀,似乎还可以再容纳一定数量的人口。然而,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李宝林的研究成果[1]显示:目前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沙地、鄂尔多斯高原、陕西关中平原、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区已处于土地超负荷状态;黄土高原北部、新疆伊犁谷地部分地区土地已经是满负荷承载;宁夏银川平原和河套平原等地土地承载力仍有一定容量。可见,西北虽然局部地区仍有人口扩容的可能,但绝大多数地区人地关系紧张。

人地关系紧张的原因,一是人口过多,超过了土地承载的合理容量。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大多数人仍从事传统的农牧业活动,对大自然进行着无限度地索取。由此造成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后果。最明显的例证是黄土高原的生态演变。历史上的黄土高原,除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为荒漠地带外,其余均有森林草原覆盖。那时气候温暖湿润、河水流量大、沼泽湖泊星罗棋布、水草丰茂,是人类理想的栖息之地。然而数千年来,由于屯田开垦、建筑砍伐,使森林和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气候变迁,降水量减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