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黎平县域的长江水系、珠江水系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贵州省黎平县多民族社会群体与自然和谐共生体系的调研

2015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调查组到黎平县进行关于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与“后发赶超”模式的调研。

一 黎平县历史沿革

黎平有2000多年历史,600多年县行政建制历史,空间与时间元素有机组合,成为活着的、流动着的文化遗产。自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置“五开卫”,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府,到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县,历经府治及府卫同城治理500年。1950年成立黎平县人民政府。1956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后,隶属黔东南自治州至今。600多年来,县的行政建置,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传承历史文化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经调查,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国力迅速增强的条件下,黎平县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内部,黎平县自身发展和建设加快。特别是2000年以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根据黎平地处黔湘桂交会区域节点的区位,高速公路、高铁、机场等重大交通设施建设速度迅猛,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彻底清除了黎平县历史形成的交通瓶颈,优化了黎平的区位状况,使黎平成为黔西南地区通向珠三角的“桥头堡”。沪昆高速2016年将建成通车,届时黎平将直接成为上海和东部发达地区的腹地。为黎平开放带动、“后发赶超”、转型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我们从2013年版《黎平府志》(点校本)“序言”中了解到:早在2013年,黎平县委、县政府就提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把黎平建成东部产业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