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出版时间: 2006年08月

神圣思维下的世俗建设: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兼及如何评价乡村建设运动

学术界对作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特殊产物的教会大学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并已硕果累累。但目前以乡村建设运动为视角研究教会大学,探讨教会大学与近代农村社会关系的论著尚少,即使有述及教会大学的乡村事业者,也基本上以金陵大学为中心[1]。对其他教会大学,特别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其他教会大学的乡村事业,或只字未提,或寥寥数笔。对“中心”之外的“边缘”、“主干”之外的“枝叶”、“典型”之外的“一般”的研究,可能对学术研究更具意义。故本文选择在民国时期诸多教会大学中处于“边缘”地位的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为研究中心,[2]来检视和探讨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农村社会的关系。

近世以来,伴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背负着“神圣”的西方基督理想和“中华归主”使命的传教士也骎骎东来,办学并不是他们的任务,宣讲福音才是他们的主要职责。但面对中国的实际,特别是民众的冷漠,传教士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方法、手段。在这种境况下,一些传教士开始考虑以教育为重要手段来传播基督福音,教会学校由此而生,并经历从初级、中级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教会大学的产生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由六个差会(传教团):公理会、美以美会、归正会、伦敦会、圣公会、长老会,联合倡办,1916年2月正式开办。[3]起步时期的福建协和大学和全国其他教会大学起步时一样,规模很小,生源单一,“主要是以当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