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底专业技术人员数(2000年)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热点
出版时间: 2004年08月

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因素对比分析

虽然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1]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很难找到零经济增长甚至是负经济增长条件下正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因此,美籍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和赫里克称:“很难设想没有增长的发展。经济机能的变化总是包含着经济规模的变化。然而,一国的经济要是不能够生产出超过它生存所需的东西,那么要它安排一部分资源去进行其他活动则是难以想像的。”[2]这也就是说,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充分必要条件,舍此来谈论经济发展,似乎并没有多少经济学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而不是缩小的事实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统计显示,1978~1998年间,东部地区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表示的经济增长速度为9.53%,而西部地区则为7.18%,比东部地区要慢2.3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速度最慢的青海省比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浙江省要低近7个百分点。与此相伴随,西部各省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一直都在低水平徘徊——到目前为止,饥饿和贫穷仍然在困扰着一部分地区。因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尽快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当然是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这也是西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3]

在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看来:“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相同的四个轮子上,无论是穷国还是富国。这四个轮子,或者说增长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劳动力的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