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中的城市化战略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内外学术界普遍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之内,西部地区[1]能否尽快加快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不仅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现,而且事关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当提速[2]。对此,笔者也深有同感。不过,要想搞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西部地区与全国以及东部地区比,城市化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其次应当清楚,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最为合适或者说合理。很显然,这里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衡量标准问题;最后,才是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和推进策略的选择。
第一节 东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比较
如果我们将城市化理解为变农村人口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3]那么,城市化过程,则是指社会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以及生活居住方式客观演变的过程。[4]很显然,这里的城市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性状的改变过程;二是城市数量的急剧增长过程;三是质量的不断演化和提高过程。如果我们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中国东西部地区之间城市化的发展差距,那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市数量
截止2000年底,全国有各类城市663个,其中东部地区为276个,占41.63%,西部地区为160个,占24.13%(见表1)。如果是按规模来划分,那么,东部地区拥有2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7个,它们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