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中国经济热点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热点
出版时间: 2004年08月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工业化的现实选择

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的科学论断以来,学术界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便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尽管如此,其中仍然还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从理论上给予深化。有鉴于此,这里将就有关问题给予综述,希冀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及外延

1.何谓工业化

虽然工业化一词在经济学当中的使用频率不能说不高,但是,要给出一个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概念,却并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从国外学界来看,对工业化比较典型的认识主要有以下5种(见表1)。

表1 对工业化比较典型的认识

从国内来看,主要有以下12种认识(见表2)。

表2 对工业化比较典型的认识(国内)

续表

续表

2.何谓新型工业化

(1)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曲格平先生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于两个方面而言的:一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二是相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特别是近20年的工业化道路而言的。所谓新型工业化道路,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1]

(2)王新天、周振国认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其一是经济发展既有较快速度又有较高质量;其二是把信息化和工业化结合起来,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