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各类型REIT的比较分析
所属图书: 中国经济热点
出版时间: 2004年08月

资产证券化:一个关于文献的综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资产证券化——这一产生于1970年代初期,目前正在领导国际金融新潮流的金融创新现象。为进一步活跃学术气氛,这里将就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外延和形式等问题做一综述。

第一节 资产证券化的内涵和外延

1.证券化的内涵和外延

要弄清何谓资产证券化,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弄清何谓证券化。究竟何谓证券化?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概括来讲,主要有下述几种认识。

欧洲投资银行认为:“证券化是指可以将联合贷款、资产交易、贷款掉期和抵押组合等其他贷款转化为证券,使银行资产更加市场化。”狭义的证券化,则是指把已经形成的非证券形态的资产存量转变为证券资产,例如把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已发放的抵押贷款转变为票据转让出去,形成二级资产市场。[1]

卫新江同志认为,证券化作为一项新的金融工程,在1980年代中期以前,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向企业购买融资债券这种方式。即一旦企业有资金需求时,不必非向银行告贷不可,它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融资债券;银行向企业融资时,也不一定只能通过信贷方式,可以直接购买企业的融资债券。1980年代中期以后,证券化则主要是指以应收账款为抵押的证券化。迄今为止,证券化共出现过三种有代表性的形式:发行债券、PC(Participation Certification)、COM(Collateral Mortgage obligation)。其中PC方式指的是由金融中介机构将收购来的抵押贷款债权组合成各种资产池(Pools),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