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所有制经济效率一定最优吗?——兼论企业股权结构选择的依据
虽然早在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就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但还较少有文献对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在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和性质界定的基础上,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507043家企业数据,首次从实证层面比较了混合所有制经济与国有独资、民营独资和外商独资企业在资产规模、偿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力资源待遇和公司绩效上的优劣势,为全面了解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真实情况提出了翔实的数据;同时,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股权结构选择的依据,为我国未来所有制改革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建议,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实际价值。
一 文献综述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国外虽然也以股份经济为主,但由于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一种私人产权组合方式,很少提及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对银行进行了大量注资,但政府也仅是拥有相应股份,并不直接参与银行经营,相反,等到银行生产经营恢复正常后,政府全面撤资,因此美国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并不同于中国国有资产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故国外较少提及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综述主要是针对我国文献。
虽然混合所有制经济提出的时间较长,但是对其称呼并不统一,大致有“混合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经济”等,这反映出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和性质界定的含糊不清。
1.混合所有制经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