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体育场馆业的现状与运营发展
一 北京市体育场馆业概述
(一)体育场馆的界定
1.体育场馆
体育场馆是指为了满足运动竞赛、运动训练和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而专门修建的各类运动场所的总称,一般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场地和游泳池、游泳馆。
2.体育场馆的分类
体育场馆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表1所列的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
表1 体育场馆的分类
1~3分类方法是按照场馆的自然属性进行分类的,4~5是按照场馆的社会属性进行分类的。本节主要从社会属性分类开展研究。
3.现代体育场馆的特征
(1)体育场馆规模扩大、种类增多。“二战”以前,大部分体育项目在室外比赛,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建造的场馆规模比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在室外比赛的项目逐渐进入室内,同时世界各地开展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如各种赛车、冰雪运动项目、水上运动项目等,相应地催生了一大批新的体育场馆。奥运会等世界大赛的水平、参赛规模也逐步提高,客观上也需要超大型体育场馆提供相应的服务。
(2)工艺与设计水平明显提高。建筑设计和建造水平的大幅提高,使得建造5万个以上座位的超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可能。注重以人为本,提高观众的观赏体验水平,成为场馆设计的主题之一,如缩短纵轴的长度、增加横轴的宽度、采用不对称的设计等。设计与工艺水平的提高使得比赛场地的质量明显提高,如PVC等高硬度、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改善了运动员比赛的条件,为运动员创造优异的成绩和更好地表现竞技能力,进而提升竞赛观赏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