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对自身的主观评价
出版时间: 2015年10月

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生存状态分析

我国的户籍制度把国民分为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以及大量人口流动的产生,在城市中形成了以户籍为区分的新二元结构,即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区隔。这种新二元结构不是以城乡户籍为区隔,而是以城市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为区隔。本地和外地的差别体现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作为外来人口的一部分,在城市工作但没有本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尽管大城市高涨的生活成本给他们施加了很多压力,但是在二、三线城市,留给其施展才华的空间有限,这最终使他们不得不“蜗居”在北京,成为“北漂”。他们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没有本地户籍使其体制地位与农民工相差无几。一部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成为“回不了农村,进不了城市”的社会夹心层。外地户籍的大学毕业生,作为一个高人力资本的群体,在高生活成本时代其生存状态如何?他们能否上升为中产阶层?这是本文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由“首都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协同创新项目”支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张翼主持、于2013年在北京外来人口聚居区对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该项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967份。问卷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工作情况、生活状况、社会参与、网络使用和思想状况六大方面。调查对象中93.2%的被调查者目前有工作,6.8%的人目前没有工作。他们在北京最长的待了14年,平均3.5年。他们全部接受过高等教育,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