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中国农村劳动力市场演变
                
              
              一 绪论
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进行了政治和经济上的改革,经济得以高速增长。其中,农村经济的扩张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Putterman,1992;Perkins,1994)。在过去的20年中,农村劳动力市场变化巨大,这些市场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Solinger,1999;West和Zhao,2000;World Bank,2001)。很多中国的观察家都认为,农村社会福利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农村劳动力在收入和生产力上的提高(Parish,Zhe和Li,1995;Rozelle,1996)。
然而,农村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不仅仅在于它能给农村居民提供一种提高收入的方式(Todaro,1976;Stark,1976)。为了能够成功地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国家必须依靠劳动力市场来帮助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如果没有运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主要生产模式从农业向工业的转移就会产生困难。因此,农村劳动力市场的出现是否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这个问题要比仅仅来考察它们对提高农村人均收入的贡献要更加重要。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参与到这场争论中,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对于劳动力市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大家还没有达成共识。一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缺乏运转良好的农村劳动力市场,阻碍了经济的增长。相反,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农村劳动力市场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先头部队。这些分歧的产生,部分原因可能是,之前的绝大部分研究只考虑了劳动力市场的某一方面,只关注整个国家的某一局部,或者是只研究了劳动力市场绩效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35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