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92~2000年乐山市地区生产总值
出版时间: 2006年03月

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探讨

一 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面临历史机遇

1.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难度加大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市场机制已在相当广泛的领域和较大的程度上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整个国民经济进入经济增长质量提高时期,体制改革也开始进入攻坚时期,将涉及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职能、宏观调控体制、市场体系等一系列领域的深层次问题,需要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结合国情进行体制创新,这比前20年改革的难度明显加大。

2.买方市场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阶段的演进,新的经济增长点亟待培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以工业化为主线,以消费品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核心,通过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推动着城乡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变化,城镇居民温饱型消费需求基本满足,开始进入小康型消费阶段。与这一变化对应,中国对应于温饱型消费的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生产能力开始出现过剩,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总体来看,“六五”、“七五”期间,解决了日用消费品的短缺,“八五”、“九五”期间,基本解决了基础产业的短线。“十五”时期,刺激需求,保证旺盛的内需将成为必然。对应于小康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发展,消费需求的变化带动生产结构的改变,并拉动工业化进入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高加工度产业主导的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