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四批国家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含扩展项目)各亚类数量
出版时间: 2015年11月

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

2014年,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稳健推行,并逐步迈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数字化的保护时代,在政策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践性的具体保护工作以及理论性的学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随着非遗保护越来越深入人心,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与传承中获得了更多良性发展空间。民间文学自身的集体性、口传性、变异性等特点,又使其在当今现代化、城镇化的大环境中面临着传承方面的诸多问题。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当下非遗保护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疏漏与误读。所以,综观2014年度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状况,其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成绩是显著的,在保护工作的开展方面则显现出较多的问题。本报告将从保护情况、研究情况、特点与趋势、问题与对策等四个部分,对2014年度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方面的实践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并通过历时性与共时性的比较研究,分析2014年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趋势,总结本年度民间文学类非遗保护工作的成绩与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与建议。

一 保护情况

随着非遗保护的稳步推进,2014年国家“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命名了第二批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批复了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制定了非遗抢救性记录业务标准。非遗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正式启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及传统节日期间宣传展示活动丰富多彩”。[1]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