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区域合作
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和空间一体化理论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成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前工业化阶段,资源要素较少流动,存在着若干不同等级的中心,但彼此间缺乏联系;工业化初期阶段,外围资源要素大量流入中心区,中心区进入极化过程,少数主导地带迅速膨胀;工业化成熟阶段,中心区要素回流到外围区,中心区开始对外扩散,外围区出现副中心;后工业化阶段,资源要素在整个区域内全方位流动,多核心区形成。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表现。目前,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区域经济和城市群的发展滞后,然而突破障碍将孕育着跨越式发展。
一 区域经济的发展
京津唐都市密集区辖区土地面积为5.64万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为3892.06万人;GDP总值为9899.75亿元,占全国的7.25%;人均GDP为28520元,是全国的2.7倍;地均GDP为1755万元/平方公里。本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海河、滦河流域,在地缘上具有极强的依存性;经济要素互相补充,发达的陆路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将京津唐都市密集区紧密地联系起来;相近的思维方式、语言环境、生活习俗,在“人缘”上具有极强的相关性。清朝初期京津唐同属“直隶省”。城市功能在历史上的不同定位形成了今日京津唐区域城市体系的雏形。
近年来,京津唐都市密集区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各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