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每10万人中接受过各种教育的人口
所属图书: 深圳九大阶层调查
出版时间: 2005年11月

改革开放前后深圳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改革开放给深圳带来的是一场变革风暴,引发了深圳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空前规模的社会阶层变迁。本章要研究的是:在市场机制被引入之前,深圳原有的社会阶层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引入之后深圳的社会分层结构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对这种变化各阶层持何种态度?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深圳社会阶层结构

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那里开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深圳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历史起点在哪里?我们把1980年特区建立元年作为深圳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拐点。

一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隶属惠阳地区。1979年1月,宝安县改为深圳市(县级市),由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同年11月,升格为地级市。1980年8月成立深圳经济特区。1981年8月,升格为副省级市。

1949~1979年,宝安县的经济总趋势是发展的,但由于长期实行以抓政治边防为主的方针,经济发展十分缓慢,成为广东省最落后的地区之一。1979年深圳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96亿元,国民收入1.6亿元,工业增加值0.23亿元,工业总产值0.8亿元,农业总产值3.4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0.17亿元,出口贸易总额930万美元。这一组数据清晰地表明了改革开放前宝安的经济规模和实力。

宝安是一个典型的边陲农业县。从1967年起,每年上交国家商品粮都是1亿多斤,人均上交400余斤,比“珠三角”各县都高,就粮食总产量来说,在惠阳地区仅次于东莞。1978年农业总产值由1950年的380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