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1977~1996年美国产出额最大的前5个州占全美份额的变化(1992年美元)
所属图书: 空间集中化战略
出版时间: 2000年11月

美日空间集中化格局的比较及其启示

美国与日本是两个自然地理特点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5人(1998),所以美国人可以大手大脚地使用土地,形成一种以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城市等级序列,形成了如洛杉矶那样的高度松散的城市布局,但即便如此,美国区域经济发展仍具有明显的集中化特征;日本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33.9人(1997),由于国土狭窄,地价昂贵,区域集中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的需求,并形成了一种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三大都市圈为主、高度紧凑的城市布局。美日两国不同的空间集中化格局,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

第一节 产业集中化

产业的区域集聚发展,是区域经济集中化的逻辑前提。在这一点上,美日两国都有共同的特点。美国的特点在于区域集聚地区缓慢转移,而日本的区域集聚格局相对稳定。前者是移民国家,开发重心显然会随着移民的增加而逐渐转移;后者是高度开发的国家,现有区域发展格局是对历史发展状况的继续。

一、美国的产业集聚进程

美国的现代资本主义经济,首先是在大西洋沿岸的东北区发展起来的。1620年,从英国运送清教徒的“五月花号”来到北美的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建立了北美大陆的第一个新英格兰殖民地。也许是由于这一历史偶然事件,[1]新英格兰6州成为美国现代经济增长的发祥地。到19世纪,又推进到以芝加哥为中心的中北大湖沿岸各州。在19世纪中叶,形成了高度集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其基本特征是,包括缅因、新罕布什尔、佛蒙特、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纽约、新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