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表5-9
出版时间: 1996年10月

财政实力与居民生活

第一节 财政实力情况

解放后,天津经济迅速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长。其中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是1979年至1994年这16年。在这个期间,天津市累计创造国民生产总值达4148.99亿元,是改革开放前30年的3.7倍;累计完成财政收入777.73亿元,是改革开放前的1.6倍。天津市解放以来至1994年累计上缴中央财政742.35亿元,可以说,天津市人民在努力使自身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财政收入的增长过程与特点

1.财政收入不断增加,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

天津市财政收入增加大致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2-1975年)。在这一时期,曾经发生过3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等许多重大事件,但在社会经济成份比较简单,财政管理与分配仍处在统收统支的条件下,总体上说地方财政收入还是不断增加的。

第二阶段(1975-1980年)。天津市的财政增长势头明显放慢。其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的破坏,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仅为65.25亿元,较1975年下降6.4%,财政收入下降14.98%。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财政收入完不成计划的情况得到改善,这一阶段财政收入总体上仍是增加的。

第三阶段(1980-1985年)。这是财税管理体制变化较大的几年,也是新的体制形成的阶段。在这期间,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工商税按性质分解为产品税、增值税、营业税,恢复了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实行新的八级超额累进所得税;企业流动资金由财政拔款改为银行全额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