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皮书数据库! | 皮书网首页
登录|注册 |无障碍阅读
国家知识资源服务中心 CARSI
图表库
图片名称: 城市人口比例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出版时间: 2003年12月

美国的生活质量状况

本章阐述了美国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选取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实际考察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生活质量模型的发展前景。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形成基础是Schwartz和Mukherjee选取的直接或间接反映生活质量的价值范畴。这些价值范畴构成了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自我评价的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寿命长短、无污染的环境和犯罪率等指标。本章采用要素分析法将这些指标分为四种要素:安全感、控制感、和谐感和自主感。最后,本章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四个构成要素检验了与生活质量相关的一些假说:物质产品的生产会创造福利的经济学假说,移居和城市化的人口统计学假说,宗教支持者影响生活质量假说,更好的生活质量减少压力的心理学假说,西方社会的个人化程度与社会生活质量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假说等。

一 指标的选取

大多数研究生活质量的美国学者认为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应该超越经济层面,从而包括社会层面和环境层面(Singer,1971;Elgin et al.,1974)。虽然客观生活质量指标容易界定、容易测量,但忽略生活质量的主观领域是不完整的,因此必须考察个体对其生活是如何感受的(Andrews and Withey,1976;Campbell et al.,1976)。基于这种理念,美国研究生活质量的方法大多以测量主观感受为主,如Day(1987)完全从满意度的角度对美国生活中的14个领域进行主观测量,即:对生活总的看法;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工作有关的生活领域;个人健康;娱乐;精神生活;自我;健康;物品与服务的购买以及消费;物质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