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消除贫困和社会政策:中国案例分析
一 前言
要回答全球化是否有利于贫困人口的问题,必须同时考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两者的变动情况。在全球化促进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贫困减少,但并不是必然的。这是因为,由于全球化过程同时影响到收入分配的格局,经济增长并不一定能够减少贫困,贫困反而增加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了。在持续增长和日益融入世界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然而,不少证据表明,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如果说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话,那么,经济增长的收益并没有在民众中得到平等分享,因为收入分配不平等急剧扩大了。在这期间,中国的反贫困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反贫困战争远没有结束。在1990年代,政府曾经指望依靠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政府反贫困措施,把贫困问题消除在20世纪。但到今天,贫困问题不但持续存在,而且似乎变成了一个痼疾。本文讨论全球化、增长和收入不平等之间的联系,分析“中国式的全球化”和在什么程度上影响贫困变化。
全球化通常被用来描述国际化过程的各个方面,这个过程的发展趋势是把国家融合成单一世界经济。从中国的角度上看,全球化通过对外开放反映出来。因此,本文的全球化指的是中国融进世界经济的过程,它由政府政策推进,而政府政策主要是推动市场化和对外自由化,也就是人所共知的改革和开放政策。
二 对外开放和增长
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990年代末,从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上衡量,中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