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榆中县中小学生失学情况分析
失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
1991年2月3日至13日,受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我在甘肃省榆中县教育委员会和团县委的配合下,对榆中县中小学生失学情况进行了调查。
榆中县属于农业县,境内一半以上是山区;该县已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近几年经济持续增长;该县的教育基础状况较好。
据该县统计局一九八九年二月提供的统计资料反映:
榆中县全县现有28个乡镇(其中山区15个乡),总人口392,3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约为371,900);全县有耕地112万亩。人均纯收入,1986年为298元;1987年为366元;1988年为352元;1989年为345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81所,其中完全中学10所,农职业中学1所,独立初中20所,九年制学校40所,小学310所,其中小学教学点(四年制以下)78所。另有幼儿园4所,中师1所。
全县现有高中生3,944人,初中生17,857人,小学生48,154人。有中学专任教师3,944人,小学专任教师2,377人。
一、榆中县失学情况分析
针对榆中县有城关地区、平川地区和二阴山区等三类不同地区,我选择了城关镇、小康营乡和新营乡进行调查。调查采取了“听”、“阅”、“访”、“谈”、“看”等五种方式。具体说,听取了教委、乡村干部,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等二十多人的情况介绍;走访了二十余户贫困、失学学生家庭;同有关知情人士座谈失学情况及原因;深入学校及家庭实地察看、拍照。
调查发现,榆中县在基本普及初等教育、扫除新旧文盲的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