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传统侨乡社会文化数据库
目前,传统侨乡研究正面临着两大转型压力,一是侨乡社会的自身转型、侨乡本土理论建构和国家新兴战略构想的实施三大因素正日益成为传统侨乡研究的主要推动力。二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侨乡研究提供了数量庞大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新途径。在学者构建“侨乡研究体系”和达致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侨乡资料体系建设成为学者必须面对的基础问题。“集美传统侨乡社会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是在当代社会变迁语境中建构侨乡资料体系的初步尝试。
一 传统侨乡社会文化数据库的建设背景
传统侨乡是相对新兴侨乡而言的,它是有悠久移民历史、密切跨国联系和鲜明文化特征的华侨移出地[1]。长期以来,相对于华侨华人研究,侨乡研究一直处于“历史背景”研究的从属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案研究增多,侨乡文书的现实存量激发了学者研究热情[2],侨乡研究的关注焦点也从华侨移民和侨乡经济领域,迅速扩展到侨乡文化、侨乡教育、侨乡公益、侨乡社会变迁等内容,侨乡研究体系化、学科化的意识已在学界悄然萌发。
21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侨乡比较研究和本土理论创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跨国实践、多点调查、全球化与地方社会等侨乡研究角度在各种学术场合交响,[3]不同背景的学者越来越多地在“侨乡研究”领域相遇,共同工作。与此同时,也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资料收集与使用原则带入当代侨乡研究之中,大大拓展了侨乡研究的资料范围,并对资料的结构化和完整性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