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湄公河国家的经济关系:内容、特征和启示
本文所指的湄公河国家是指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五国,它们都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发源于中国的湄公河(在中国境内被称为“澜沧江”)将这6个国家联系在了一起。1992年,亚洲开发银行倡议的“大湄公河次区域”(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GMS)经济合作正式启动,湄公河五国和中国都是GMS的成员,这使得6个国家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的外交转型,湄公河国家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市场。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过去20年来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的经济关系,从贸易、投资、区域经济合作以及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描述这种经济关系,并分析这种经济关系的特征及其意义。
一 冷战后中国和湄公河国家发展经济关系的背景
(一)冷战结束带来的世界格局转变,是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历史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期冷战的结束,使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各个国家寻求发展自身的道路显得更为宽松,这给意欲发展经济追赶发达国家的中国和湄公河国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发展经济成为国家的主要任务。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外交关系正常化,湄公河地区结束动荡的状态,为发展彼此间的经济关系奠定了国际政治基础。相同的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和湄公河国家都将发展国内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以及加入地区性经济一体化进程作为优先战略,都对顺应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持欢迎态度,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