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对中国国民福利的效应——基于贸易视角的研究
一 引言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至今的十几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深,一方面,使得人民币的地位一路走强,引起了许多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另一方面,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美元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动摇,相比之下中国在金融危机之下的出色表现使人民币在世界各国(尤其是东亚各国)备受青睐,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进程,周边国家和地区居民逐渐认可和接受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和国际结算手段。毫无疑问,中国应当抓住这一来之不易的机会,率先在东盟国家中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为今后的人民币国际化铺好道路。
根据克鲁格曼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多样性选择和规模经济理论,对消费者而言,产品的品种越多越好以提高效用水平,而对生产者来说,产品的品种越少越好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效应,由此产生了一个两难冲突。但一个规模扩大的统一市场(如贸易或人口的增加)能够使两难冲突的解决空间增大,因为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同时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消费更多样化和更物美价廉的产品。现实的市场多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地区间合作可以使劳动力流通更加便利,实现技术共享,形成知识外溢等,从而产生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减少货币兑换带来的麻烦,便利贸易,使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取更多品种的产品,同时,生产出的商品更好流通,获得更大的市场,因规模经济而节省成本,利于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