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人口老龄化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2005~2014)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按照这一标准,甘肃省于2005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当年甘肃省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7.23%。[1]值得一提的是,甘肃进入人口老龄化,是典型的“未富先老”,2005年,甘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8086.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80元,[2]而同期全国的数据为10493元和3255元,[3]甘肃占全国的比例仅为77%和61%,与全国相比,甘肃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大的差距。
一 甘肃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现状与特征
2005年,甘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87.57万人,占比为7.23%,到2014年,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1.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8.55%。[4]也就是说,十年来,甘肃65岁老龄人口年均增长超过0.13个百分点,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见图1)。
图1 2005~2014年甘肃省老龄人口变化情况
甘肃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位于人口金字塔底部的少年儿童的数量不断减少,2005年,甘肃0~14岁儿童的总数为607.60万人,占比为23.42%,[5]但到了2014年,这一数字变为440.59,占比则下降为17.01%,年均下降0.64个百分点。二是由于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改善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延长,造成位于人口金字塔顶部的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三是部分市州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该地区老龄化程度有一定影响。甘肃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甘肃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老年人口基数逐步变大
近十年来,甘肃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呈现一个较快增长的态势